為什麼一開始會買這本書呢?
除了實在聽過太多次這本書的名字,想一探究竟以外
另一個就是為了湊優惠,就選了一本價格比較低的
光是看了前面介紹、引言的部分就佔去全書的一半
實在是很擔心,該不會是只有百分之十是小說的內容吧
還好還好,還有大概將近百分之四十的小說篇幅
有先大概看了簡介,知道是一位男子突然變成蟲的劇情,也知道家人會害怕與惶恐
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有默默預設,覺得男子最後是會變回來的
看完後就覺得自己還挺樂觀
而且會有這種想法,其實另一方面也表示了我對卡夫卡這位作家是一無所知的
我買的是麥田出版的電子書,小說結束後有關於卡夫卡的介紹,對於他的筆觸為什麼這麼悲涼可能可以有一些線索
說回讀完書的感想
看完整本書,我最深的感覺就是,絕望
是即使用盡了全力,卻無法改變任何事,最終只能走向毀滅的那種絕望
我在看書的時候,一直覺得會不會主角突然變成蟲,暗示著某種心理疾病?
變成蟲的那一刻,就是形成病識感的那一刻
家人對主角無所適從的應對態度,刻意隱瞞將主角鎖在房門的舉動
無不讓我聯想,但也許只是我太過度解讀了
主角在整本書中大部分是處於動彈不得的狀態,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說,身體卻不允許
在我的視角看來,主角變成蟲完全不是他自己的問題,也一直很想要恢復正常,繼續支撐家裡的經濟,還掉父親的欠債,顧慮著體弱的母親,想著送才華洋溢的妹妹進音樂學院
知道自己的外型會給家人帶來恐懼,把自己藏匿在沙發底下,還費盡千辛萬苦將棉被從床上拉下來好遮住無法完全被沙發遮蓋的巨大身形
他想了好多好多事,卻沒看到哪件事是為了他自己而做的,是個為他人奉獻,心思也好細膩溫柔的一個人
故事的最後,父親、母親與妹妹三人一同到郊外,妹妹展現出了活力充沛青春洋溢的神采,父母親想著她也該嫁人了
當時我還不知道故事要結束了,我只有一個念頭衝出腦海
該不會妹妹也要變成蟲了?拜託不要
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可能是除了主角之外,妹妹應該是描述篇幅最多的人
從一開始的送食物照顧、打掃房間,到後來必須出門工作忽略了哥哥,直至最後她是最先主張那隻蟲不是她哥哥,要將之處理掉的人,是態度轉變最為明顯的人物
可能是因為這樣讓我想到有時候心理疾病患者的照顧者,也會有一些負擔過大也生病的情形吧
沒辦法工作後,大家也都想辦法讓生活上了軌道,我好像不那麼被需要,甚至我的存在打亂了各位的平靜,那我到底是幹什麼的呢?
之前家庭經濟能夠維持是因為我在,現在家庭要能恢復和樂是要我走
那麼為了你們的生活,我不打擾你們了,這是我最後可以做的事
直到最後,我還是認為主角是想著他的家人的
至於家人們有沒有想著他,我就不知道了